符咒|泰国佛牌|风水物品
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达开兵分三路,从云贵边界攻入四川,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公历5月14日),三四万太平军经冕宁小路进抵紫打地,准备横跨大渡河,直取成都。
但是由骆秉章策划,由川军、湘军和土司的“夷兵”组成的大网正撒在大渡河两岸。
农历四月四日(公历5月27日),石达开太平军乘筏渡河,骆秉章率清军等待石达开大军渡河一半的时候,用枪炮连环袭击太平军,太平军伤亡惨重。此时太平军一方面受到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军连续不断地袭击,另一方面又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
农历四月十二日(公历5月29日),清军劫取马鞍山,太平军粮道尽失,陷入死地。
南字营都司王松林(清军阵列中的夷兵)到太平军营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其中,石部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编,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驻扎大树堡。后来,两千人中有七百人过河,遣散或被杀。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夜袭大树堡剩余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杀。石达开本人不久也英勇就义。
那骁勇善战的翼王石达开最终在大渡河败亡的原因是什么?
一、石达开不重视根据地和地方政权建设。
石达开远征军无论进军江西、转战闽浙,还是围攻宝庆,回师广西,辗转入川途中,每攻下一城一地,都是打了就撤,不建立地方政权,而是东奔西窜,连个休整的后方基地都没有。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先生谈到石大开远征时曾经指出:“他路(指石达开)的军队不管怎样雄厚,怎样的精锐,”但“却是一支没有基地的孤军,作战上就处处陷入不利的地位。”
二、石达开打算进军的四川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是当时西部的中心省份,也是清朝自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天下大乱情况下,为数不多的重要的赋税基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清政府非常重视,一定会调派精兵悍将死守四川,这无疑增加了石达开打进四川的难度,更使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遭遇到了强大敌人的攻击,导致其最终全军覆灭。
因为清政府清楚一旦四川丢了,清朝不仅会少了一块重要的财税之地,同时其在西部的统治也会崩盘,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清朝与长江下游太平天国之间的整个战局,并可能使其丧失当时对太平天国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有清一代,四川一直都是国家的关键省份,这第一方面是因为四川在清朝十八个行省中幅员最广,而且土地肥沃,人口稠密。
第二方面是四川地理位置险要。四川东接两湖、南连云贵、西接四藏,北接陕甘,作为一个富饶的大省,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西部的中心省份。
第三方面就长江水道而论,处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即使在平常年月,对全国的经济也有重要影响。
第四方面,从咸丰元年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九年间华南、华中、华东各省战乱不断,清朝重要的财税之地东南各省相继沦陷,惟独四川偏处西南,未遭兵创。为了支持东南各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咸丰初年起,四川不仅要按期解交京饷,而且还要不断地向湖南、湖北,以及东南、西南数省提供协饷。此时对清王朝而言,只有保证四川的安定,周边各省才能从四川获得稳定的协饷,可靠的厘源。因此四川的安危对当时政局的影响就更加显著,在清政府眼中四川是绝不容有失的省份,定会全力以赴保卫四川。
三、石达开进军四川,阻止他入川的清军统帅骆秉章绝非等闲之辈,其文韬武略俱全,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骆秉章是晚清的中兴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书法家,湘军的统帅之一。他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当时的人将他和曾国藩并称为“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足见他的能力与影响力。另外骆秉章一生清廉,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
早在石达开入川之前,就有李永和、蓝朝鼎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由云南进入四川,以川南为基地,活动于岷江西岸,聚众达三十余万。
1860年清廷派湖南巡抚骆秉章率湘军万余人入川镇压,骆秉章帅湘军萧启江部一万二千余人入川。针对当时四川李、蓝起义军,骆秉章摸清形势后,针对敌方“分兵略地”的战略,决定实行集中兵力分别击破的方针,并施展反间,分化瓦解。
最终骆秉章率领湘军、川军在1862年消灭了四川境内的李、蓝起义军。
骆秉章入川前,李、蓝起义军势如破竹,起义军直指川西和成都。当时川军督师忙于互相推诿和攻讦,调驻藏大臣崇实入川,也无济于事。当时李、蓝太平军距成都仅七十里,成都危在旦夕,此乃清廷十万火急调骆秉章入川之因由,正是骆秉章入川才迅速镇压了人数达三十余万的李、蓝起义军,稳定了四川局势,可见骆秉章的能力之强。
本文链接:https://gongdigou.com.cn/news/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