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泰国佛牌|风水物品
公元1124年,辽国局势动荡不安。天祚帝不顾耶律大石的苦苦劝阻,一心要反攻金朝。耶律大石看着这位执迷不悟的君主,心中充满无奈与失望,私下对亲信悲愤地说:“昏君如此行事,迟早会亡国,我等怎能继续愚忠?”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杀死皇帝的耳目,率领两百骑兵趁着夜色悄然逃走,随后自立为王。果不其然,不久后天祚帝兵败被擒,辽国的命运从此被彻底改写。
耶律大石可是大有来头,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自身更是文武双全。在1115年,他成功考中进士,成为辽朝独一无二的契丹进士。由于他官拜翰林学士,在契丹语里翰林被称为“林牙”,所以人们也尊称他为“大石林牙”。
当时,金朝迅速崛起,如同一只凶猛的饿狼扑向辽国。辽军在与金军的交锋中接连战败,大片土地如潮水般迅速失守。1122年,金军气势汹汹,连续攻克中京、西京。天祚帝惊恐万分,拼命向西逃窜,在慌乱之中,连象征皇权的玉玺都不慎丢落在桑干河中。天祚帝逃入夹山之后,金军一时间难以攻入,只好驻守在山外,阻挡天祚帝东出的道路。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宰相李处温见不到天祚帝的踪迹,认为天祚帝凶多吉少,便与耶律大石等人商议,共同拥立燕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心里清楚,辽朝如今就像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根本不想接手这个烂摊子,推辞不肯。但众人一心,有人直接将皇袍披在他身上,耶律淳被迫登上皇位。新帝登基,自然要大封群臣,耶律大石也因此升任三军统帅。
耶律淳为了能在风雨飘摇中坐稳皇位,想出了不少办法。他主动向宋朝提出免除其每年献给辽朝的岁币,又向金朝表示愿意称臣,可宋朝和金朝都丝毫不留情面,直接拒绝了他。不久之后,宋徽宗看到辽朝内乱,认为有机可乘,便命童贯率军北伐燕云。耶律大石得知后,率领辽军英勇抵抗,将宋军打得落花流水。
六月的时候,耶律淳因病去世。宋徽宗觉得机会又来了,再次派兵北伐。然而,他又一次低估了辽军的实力,再次被辽军击败。十二月,金军南下燕云,燕云地区的辽人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耶律大石却不甘心投降,他挟持着萧太后前往夹山投奔天祚帝。
天祚帝一见到耶律大石,顿时火冒三丈,愤怒地质问:“我还活着呢,你就敢拥立耶律淳为帝?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耶律大石毫不畏惧,面色严肃地回答道:“陛下,您当时手握全国的兵力,却不能抵御敌军,抛弃国家远远逃遁,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即便立十个耶律淳,那也都是太祖的子孙,难道不比向他人乞求怜悯要好吗?”
天祚帝听了这番话,自知理亏,只能暂时放下心中的愤怒,不再追究耶律大石的“罪责”,只是赐予他酒食,重新任命他为都统,并且赦免了当初拥立耶律淳为帝的所有人,以此来安抚人心。但是,天祚帝毕竟心胸狭隘,没过多久,他就处死了萧太后,还追贬耶律淳为庶人。
1123年四月,金军主力西进,在奉圣州城东与耶律大石率领的辽军遭遇,这场战斗异常激烈,最终耶律大石兵败被擒。金人用绳索绑着耶律大石,强迫他带路,去偷袭天祚帝的大营。毫无防备的天祚帝幸运地逃脱了,但他的子女、妃嫔大多被金军俘虏。
事后,金太祖得知耶律大石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特意下诏褒奖他,还赐给他妻妾,希望他能归顺大金。耶律大石虽然被迫为金军带路,但他的心中根本就不想投降金朝。于是,他表面上与金人虚与委蛇,暗中却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在跟随金兵西征的途中,他找机会逃入山中,收拢那些溃败的辽军士兵。
九月,耶律大石带着七千多兵马回到了夹山。此时,恰逢金太祖病逝。得到耶律大石和谟葛失支援的天祚帝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出兵东进。耶律大石深知这样做风险极大,坚决反对天祚帝的这个冒险计划,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我们现在应该积蓄力量,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切不可冲动行事啊。”然而天祚帝根本听不进去,就像当初执意反攻金朝一样,依旧固执己见。
耶律大石见天祚帝如此不听劝告,深知辽朝气数已尽,他的离去让天祚帝的实力变得更加薄弱,但天祚帝仍然没有醒悟,还是坚持出兵。1125年二月,天祚帝被金军生擒,辽朝就此灭亡。至此,辽朝仅剩下耶律大石率领的辽军还留存着一丝希望的火种。
耶律大石离开夹山后,朝着西北方向前进。他率领军队经过三个昼夜的急行军,到达了黑水流域。当地的部落看到耶律大石的到来,被他的威名和辽军的气势所折服,热情地资助了他们。耶律大石得到补充的马匹、粮草后,又马不停蹄地率军横穿沙漠,来到了距离上京三千余里的西北军事重镇可敦城。
这片沙漠的环境极其恶劣,行军难度极大,金军因此不敢贸然追击,耶律大石就这样成功脱离了险境。可敦城周边地域广阔,水草丰茂,辽朝在这里牧养的数十万战马、牛羊,以及驻守边疆的辽军都被耶律大石收入囊中。可敦城也因此成为耶律大石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理想之地。
天祚帝被擒之后,耶律大石继续低调发展自己的势力。金朝虽然此时正忙于攻打南宋,但对于耶律大石的存在始终感到不安。1129年,耶律大石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攻取了“北部二营”。金朝意识到不能再任由耶律大石安稳发展下去了,于是决定派兵征讨。
1130年,金朝名将粘罕率领一万金军向北征伐,并征调了十多万民夫运输粮草,随军同行。耶律大石深知,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还难以抵挡强大的金军,于是他果断做出战略转移的决策,率军西行,暂避金军锋芒,再寻找合适的时机图谋大业。
当金军历经千辛万苦穿过沙漠来到可敦城外时,发现城中早已空无一人,耶律大石早已率军远去。粘罕看到这种情况,再看看粮草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无法继续追击,只好无奈地下令班师回朝,再次穿越沙漠回到云中。这次北征,金军由于水土不服,损失惨重,那些随军民夫更是死伤无数。
耶律大石西行至叶密立后,决定在此停留。他开始修筑城池,积极招抚当地的部族。他的威望和政策吸引了众多部族归附,多达四万余户,他的实力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增强。1131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沿用汉制,重建辽朝,历史上称之为“西辽”。
次年,耶律大石率军翻越天山,朝着中亚地区挺进。1134年,喀喇汗国归附耶律大石,他顺利进入汗国的都城八剌沙衮,并将这里定为都城。此时的耶律大石,感觉自己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心中燃起了光复大辽的希望之火,于是决定派军东征金朝。
然而,东征的道路充满艰辛,大漠的阻隔让东征军损失惨重,最终被迫半路返回。耶律大石得知这个消息后,无奈地叹息道:“这是天意啊!”
“我大辽不亡,我必将兴起!”在他的心中,重振辽朝的梦从未熄灭。随着时间的推移,耶律大石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一心专注于向西争霸的事业,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史诗。
本文链接:https://gongdigou.com.cn/news/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