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泰国佛牌|风水物品
曹操是谁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者。曹操在世期间一统中国北方,也是他亲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有个问题,很多历史爱好者追问了很久,这个问题是关于曹操的,那就是曹操在世期间为什么没有办法一统中国,而泥腿子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却能一统天下呢?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祖上虽不像袁绍四世三公那样显赫,但其家族在当时也算得上世家大族。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可不是一般人,他在汉宫之中沉浮三十余年,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候,官职升任大长秋。曹腾已不是一般人,其养子曹嵩也厉害,官职做到了太尉,位列三公。曹操出身起点可以说非常高,曹操本人更是一代枭雄,文能治世,武能安邦,,是古代少有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乱世英才,有一句评价曹操的话非常出名,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这么一位无论出身还是个人能力都十分出众的人,却遗憾地没有统一中国,至死都没有称帝。而反观刘邦农户出身,大半辈子都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勾搭寡妇、偷鸡摸狗,更是被自己的老爹和嫂嫂嫌弃得要死。曹操和刘邦二人同样身处乱世,曹操一生征战却无法成就霸业,而刘邦芒砀山上斩杀白蛇,一路顺风顺水地攻入了咸阳,封汉王以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逼得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最终成就霸业。
很明显,刘邦在军事能力上不如曾编撰兵书孟德新书的曹操,在文学修养上,大风起兮云飞扬更是无法望其项背。那么这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首先先比二人的气度。历史上的曹操,在凯旋以后忘乎所以,霸占张绣叔父的媳妇,引得张绣突然反叛,这个事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曹操喜爱人妻的名声天下皆知,曹操因为这次色急,不仅是喜爱的亲儿子死了,连他的得力猛将,贴身护卫典韦也因为在叛乱中保护曹操被杀。曹操最后竟然不计前嫌地再次接受张绣的投降,二人的家族还进行了联姻。从能不计前嫌地接受张绣的再次投降来看,好像曹操的气度也不差,张绣都差点杀了曹操,曹操依然还能接受。可这只是跟普通人相比,跟千古一帝的刘邦比起来,说实话还是差了很多。刘邦在得胜进入秦朝都城咸阳以后,丝毫没有得意忘形,没有大肆的屠杀关中的百姓更没有色急上头,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刘邦跟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的爱戴,要知道当时的关中可是秦国的大本营,能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足可见刘邦是真的很得人心。
如果色急只是小缺陷的话,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刘邦有多大气呢?虽然刘邦在前半生都是以流氓模样见人,但从刘邦前半生的种种事迹来看,他是那种天生大气的性格,做什么事情都是以大局为先,尤其是越到关键时候,越懂得如何把握分寸。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楚汉战争进入到关键时刻的时候,韩信和其他将军竟然趁机敲诈刘邦,想要让刘邦封他们为王。刘邦在听到这个事情以后是大怒不已,但为了顾全大局,还是咬牙忍了。韩信和诸位将军,在得到想要的东西以后,才领兵前来,最终合兵将项羽击败。
刘邦从性格方面是大气豁达的,我们再来看看曹操。曹操生性多疑,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将曹操狠辣多疑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曹操逼死了孔融,逼死了他的智囊荀彧,虽然曹操在某些事情上也很大度,就像上面说的不计前嫌地接受张绣,可那都是为了折服天下人和稳定自己内部假装做出来的姿态,跟刘邦这种委屈求全和先天大气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一个是真大度宽容的对待别人,一个是虚伪的姿态。
二人性格差距在临死的时候也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在晚年时候一直被头疼的问题所困扰,头疼犯病的时候曹操甚至想过自杀。曹操请了天下所有的名医,最后唯独没有青睐华佗。当曹操问华佗有没有办法彻底地根除自己头疼的时候,华佗向曹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开颅术,在古达的时候这个建议确实太过超前了。曹操生性多疑,在听到华佗的说法以后,大怒不已,觉得是华佗要害死自己,就下令把华佗给杀了。年迈的曹操并没有因为岁数的增长变得和蔼可亲,反而因为身体的虚弱让他更加多疑。所谓成也多疑败也多疑,曹操怀疑华佗,却重用司马懿。在华佗被杀以后不久,曹操也奔赴了黄泉,他所看重的司马懿反而是兴风作浪,最后取代了曹魏。
刘邦去世以前,御医宽慰他“陛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被脑袋清醒的刘邦当场给哄了出去,他虽然很凶,但并没有杀了这个宽慰他的御医,反而是以救命之恩想报,这个御医在得到一大堆赏赐以后全身而退了。刘邦趁着自己还剩下一口气,安排好了所有的后事,死后谁当继承人,如果有反叛该如何处置等等。就这样刘邦在死后保住了大汉的百年基业,曹操在死后曹魏政权就很快地灭亡了。
用人方面二人也有很大的差距,曹操账下虽然也号称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曹操用人从来都是重才不重德,所以虽然能人众多,但集团内部是乌烟瘴气,虽然重才不重德可以快速的壮大势力,但不是一个建立稳定政权的有效途径。而刘邦用人有两大特色,一个是敢放权,一个是看人准,这两点曹操并不具备,多疑的性格让他根本不会放权给自己的属下。敢让自己的下属掌权,除了能证明对属下的信任以外,还能将人才的全部能力都发挥出来。刘邦敢任命没有资历年纪又小的韩信为大将军,这一点就不是曹操可以比的。刘邦起初看不上夸夸其谈的韩信,这也不能怪刘邦,毕竟任谁都不会把大将军的位置交给一个乳臭未干又爱吹嘘的陌生年轻人,这跟气度大小没有关系,这跟脑袋是否正常有关系,很明显刘邦的脑袋是正常的,所有没有用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相比大家都听过,萧何是刘邦账下最信任的一个人,萧何在追回韩信以后,以性命替韩信作保。刘邦看着萧何如此重视韩信,态度也直接一百八度大转弯,直接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要知道当时的韩信是真的没有什么名气,还只是个小兵而已。刘邦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以后,放手让韩信掌兵,韩信有了刘邦的支持,才一步步的将自己的能力全部展现了出来。从这个事情里面可以看出刘邦的用人手段是何等高明,对萧何是完全信任,对韩信敢完全放权。刘邦的手下三大支柱,萧何、韩信、张良,萧何替刘邦处理内政,韩信替刘邦征战天下,张良替刘邦出谋划策,三大支柱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千秋霸业。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曹操手下也是有很多谋士,但其中好像只有郭嘉施展了自己的全部能力,因此郭嘉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曹操的第一谋士,连追随曹操一生的荀彧都没有办法相提并论。谋士在曹操面前束手束脚的,武将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以曹操的性格根本就没有办法信任外姓将领,在曹魏集团能掌兵的全部都是曹操的本族兄弟。没有外姓将领,自己的本族兄弟能力又不足,这里的能力不足不是指武力方面,而是指头脑方面。曹操的账下全是将才,根本就没有帅才,每次出征都是曹操自己亲自领兵,这种模式是很有问题的。大家都知道,但凡是开国皇帝手下,总是会有一位帅才来替皇帝领兵,像刘邦时期的韩信、朱元璋时期的徐达等等。想要开创霸业定鼎天下,光首领一个人厉害是不行的,虽然曹操确实很优秀,但仅靠曹操一个人的能力想要一统天下,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身边聚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厉害人物,才能一统天下。曹操身边也聚着一群人,可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汉献帝这块金子招牌吸引过来的,这群人效忠的并不是曹操,而是汉朝,这批人中最出名的就是荀彧了。束缚曹操称帝的不止是他的性格,还有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把双刃剑了。
本文链接:https://gongdigou.com.cn/news/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