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泰国佛牌|风水物品
邓艾虽出身寒门,但凭借自身努力和才学,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他被司马懿赏识后,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展现出非凡才能。
在军事方面,邓艾多次击败姜维,成功抵抗孙吴。他善于运用地形和战术,出奇制胜。例如,在与姜维的对战中,邓艾总能巧妙应对姜维的计谋,让姜维束手无策。在一次战役中,他利用姜维的轻敌心理,采用假装撤退的策略,引诱姜维进攻,然后发起反攻,大败姜维。此外,邓艾还成功抵抗了吴国的进攻,采用埋伏策略,将吴军引诱到埋伏圈内,发起猛攻,成功保卫了魏国。而他最大的成就当属以奇制胜灭蜀。邓艾率领魏军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拿下江由,在绵竹击败诸葛瞻父子,迫使刘禅投降,蜀汉自此灭亡。
然而,邓艾在灭蜀后却犯了一系列错误。他擅自承制拜官,以天子名义任命大批官吏,这触碰了司马昭的底线。他还向司马昭索要临机处置的权力,希望在讨伐东吴上先斩后奏,这让司马昭对他产生了猜忌。此外,邓艾在灭蜀后骄傲自满,不懂自保,贪天之功,遭人嫉妒。他被胜利冲昏头脑,瞧不上钟会等将领,没有与他们共同治理成都。这些错误最终导致邓艾含冤而死。
邓艾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贫寒子弟成长为魏国杰出将领,却又在功成名就后落得悲惨结局。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二、军事成就震古今
(一)奇谋偷渡阴平
邓艾偷渡阴平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魏景元四年(263 年),邓艾率三千精兵从阴平出发,一路攀山越岭、凿崖修桥。到达险绝的摩天岭时,邓艾用毡子裹身,从崖上推转而下。士兵们攀爬树木、顺着崖壁前进,最终抵达青川县。接着,邓艾避开正道,经过德阳亭险道抵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江油投降后,邓艾率魏军攻克绵竹,随后迅速推进至雒城(今四川成都东北)。蜀汉后主刘禅得知消息后,在投降派大臣谯周的主持下,向邓艾投降。蜀汉于此灭亡。此次行动,邓艾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谋略,为曹魏灭蜀汉之战立下了决定性的功劳。
(二)屡败姜维展谋略
邓艾与姜维多次交战,料敌如神,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击败姜维。洮西之役姜维击溃王经,大获全胜,但邓艾率援军逼退姜维。邓艾能提前精准预知姜维的用兵动向,堪称姜维命中克星。比如,邓艾判断蜀军进攻祁山的可能性最大,于是在祁山设置重兵,加固防御设施。果然,洮西之战后的次年,姜维率军再次北伐,大军行至陇西前线侦知邓艾早有准备,就临时改变计划率军自董亭专攻南安郡。然而,邓艾也在事先做了精准预判,早已派兵占据了武功山,以逸待劳,专等蜀军自投罗网。在段谷阻击战中,邓艾大获全胜,魏军设伏截击姜维,击毙一万余蜀军。邓艾凭借其卓越的军事谋略,屡次让姜维陷入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为魏国稳定边疆立下赫赫战功。
(三)屯田水利功绩显
邓艾提出在淮河地区屯田并兴修水利,意义重大。正始(240—249)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经过考察,提出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邓艾的这一贡献功不可没。
三、性格特点定命运
(一)自作主张引猜忌
邓艾在灭蜀后,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亦或是急于稳定局势,他未经请示皇帝或司马昭,便擅自任命官员。他 “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又 “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这种自作主张的行为,无疑引起了司马昭的强烈怀疑。
在当时的局势下,司马昭掌握着曹魏政权,对于权力的把控极为敏感。邓艾虽立下灭蜀大功,但他的擅自行动,让司马昭感受到了威胁。司马昭本就善于玩弄权术,对于功高震主的武将向来心存疑虑。邓艾的行为,正好给了司马昭猜忌他的理由。而且,邓艾在灭蜀后,还向司马昭献策灭吴之计,自作主张的态度愈发明显。他认为 “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主张自己决定是否乘胜进攻东吴。这无疑都触及了司马昭的底线,使得司马昭对他的猜忌进一步加深。
(二)严格执法惹怨恨
邓艾在作战时,对部下严格要求,以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在绵竹之战中,邓艾之子邓忠与司马师纂进攻诸葛瞻的左右翼,却未能突破防线,铩羽而归。邓艾当即怒斥他们:“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如果再妄言不能战胜敌军,就将两人斩首示众。” 邓忠、师纂只能返回战场,与诸葛瞻再度血战。
邓艾的严格执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也导致部下心怀怨恨。在战场上,士兵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性命。邓艾的严厉斥责和威胁斩首的做法,让部下们感到恐惧和不满。尤其是邓忠,作为邓艾的儿子,也未能幸免。这种严格执法的方式,使得邓艾在部下面前失去了一些人心,为他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
邓艾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他的自作主张引来了司马昭的猜忌,严格执法又惹来了部下的怨恨。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邓艾未能审时度势,谨慎行事,最终落得个含冤而死的悲惨结局。他的故事,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四、贡献非凡入武庙
邓艾能够进入武庙,实至名归。在军事方面,他的成就有目共睹。偷渡阴平一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他率领三千精兵,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灭蜀。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决心,更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谋略。在与姜维的多次交战中,他料敌如神,屡次击败姜维,为魏国稳定边疆立下赫赫战功。例如在段谷之战中,邓艾准确预判姜维的行动,提前占据有利地形,最终大败蜀军,蜀军士卒溃散,死伤甚众。
除了军事成就,邓艾在政治上也有突出贡献。他提出在淮河地区屯田并兴修水利,极大地增强了魏国的实力。正始初,魏国为对付吴国,派邓艾视察东南一带。邓艾经过考察,提出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及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军屯的建议。司马懿采纳并实施后,几年之间,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一片繁荣富庶景象,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为曹魏政权在三国中始终保持最强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因为邓艾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贡献,他在公元 787 年被礼仪使颜真卿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时列入其中,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受同等待遇的只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和陆抗而已。后来宋朝按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邓艾,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邓艾亦位列其中。邓艾以其非凡的贡献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当之无愧地进入武庙,受到后世的赞誉和敬仰。
五、悲剧结局令人叹
(一)钟会卫瓘的诬陷
钟会与邓艾在灭蜀之战中本就有矛盾。钟会作为伐蜀主力,却被邓艾抢了头功,心中自然不满。加之邓艾在灭蜀后自作主张,以天子名义任命官员,这给了钟会可乘之机。钟会联合监军卫瓘,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卫瓘作为监军,本应公正监督,但在权力斗争中,他选择与钟会站在一起。他们修改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书信,使其言语傲慢,更坐实了邓艾的 “谋反” 之罪。
(二)司马昭的猜忌
司马昭本就对功高震主的武将心存疑虑。邓艾灭蜀后的一系列行为,让司马昭对他的猜忌达到顶点。尽管邓艾对曹魏忠心耿耿,但司马昭更看重权力的稳定。他轻信钟会和卫瓘的诬告,下令逮捕邓艾。在司马昭看来,邓艾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威胁,必须加以清除。
(三)含冤而死的结局
邓艾被收押后,在送往洛阳的途中,卫瓘害怕邓艾日后报复,派田续追杀邓艾。田续与邓艾有仇,邓艾曾因田续进军迟缓要斩他,此时正好借机报仇。田续在绵竹追上邓艾,将其父子斩杀。邓艾一代名将,立下赫赫战功,却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令人叹息。他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邓艾的悲剧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功高震主的将领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谨慎行事,否则很容易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本文链接:https://gongdigou.com.cn/news/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