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机游戏 » 正文

李秀成谈论翼王石达开:表面文武双全,实则无大智慧

1 人参与  2024年12月21日 22:00  分类 : 单机游戏  评论

引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最后一位忠王,在被俘后曾撰写《自述书》,对太平天国诸王作出评论。其中对翼王石达开的评价引发了广泛争议——"表面文武双全,实则无大智慧"。这番评论究竟从何而来?石达开这位号称"清末第一名将"的太平能臣,到底是文武双全还是智慧欠缺?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石达开初露锋芒

太平天国发祥于广西,起家于南方,其主力军政要员大多出身于粤闽一带。石达开与之不同,他出身于北方河南省,家世不显赫,但自小勤奋好学,15岁时已是村塾中的佼佼者。1851年,石达开因读书无门路而离家出走,一路北上投奔广西。

行至邕州时,石达开遇上了太平军,虽只16岁,但他已是略通文武之人。见石达开身材魁梧、勇猛过人,太平军将士欣然收留,并委以重任。从此,石达开一路打下来,初露锋芒。十余年间,他由区区头领一步步升至翼王之位,成为太平天国军队中最有威望的统帅。

1856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地位,石达开在安庆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史称"安庆易制"。改革设立了六部三院,颇有仿效清朝中央体制之意。而在军事建制上,石达开进一步将地方武装纳入中央军管辖范围,同时调集各路将士汇聚于安徽、江西一线,整顿太平军的番号制度,这为日后大规模作战打下了基础。

经"安庆易制"锻造,石达开统帅手下三军,于1856年12月初,承蒙洪仁玕命令,随同安王、福王等诸王分道并进,挺进中原腹地,执行著名的"西征大业"。翼王亲率中军出击,直扑湖北、河南,力挽狂澜,一举击溃清军曾国藩、彭玉麟等,收复大半武昌,可谓建立了赫赫战功。

二.天京事变考验政治智慧

1860年,太平天国陷入了空前危机。洪秀全统治下的"天京"发生了动乱,东王杨秀清嚣张跋扈,目无尊长,企图专权,遭到了忠王李秀成、安王洪仁玕等诸王的联合抵制。为了先发制人,翼王石达开与北王韦昌辉密谋行刺杨秀清。

然而,这一密谋很快就泄露了。在事变初期,翼王石达开并未亲自出面,而是留在外地观望。由于东殿余党拥兵自重,北王韦昌辉单凭区区几千人马根本不是对手,只能玩弄阴谋,矫诏杀害东殿余党。而石达开直到事变后期才返回天京,斥责北王滥杀无辜,公然维护东王遗老,导致与北王发生了剧烈对立。

一时间,天京内乱越演越烈。韦昌辉恐石达开夺权,企图先发制人,挟持洪秀全逼令诛杀石达开亲信秦日纲、陈承瑢等人。石达开则认为此举有悖天条,百般狡辩推诿,要求恢复"军师负责制",继续让洪秀全当虚位元首。双方就此僵持不下,并陷入了你死我活的内战。

最终,北王韦昌辉在李秀成等人的撺掇下,痛下决心诛杀了石达开的弟子徐雷。翼王大怒,遂率"靖难之师"朝天京猛攻,扬言要置韦昌辉于死地。双方在天京城下展开了一场惨烈的生死搏杀,死伤无数。就在这时,清军乘虚而入,兵临天京城下,天京陷落在即。

眼见大势已去,石达开无奈退师,只能远走江西谋求重整旗鼓。他的退去,标志着"天京事变"的彻底失败,也预示着太平天国从此步入了覆灭的倒计时。这场事变无疑是石达开政治智慧的一大考验,他未能顺利摆平内斗,反而使天京陷入动荡,为最后覆灭埋下了祸根。

三.李秀成对石达开评价中肯

在李秀成眼中,石达开虽有不俗的军事才能,但政治智慧却着实有欠缺。他在《自述书》中对石达开是如此评价的:

"家富读书,文武备足。"李秀成首先肯定了石达开"文武双全"的能力。作为一名太平天国军政要员,石达开确实集文武于一身,在文化素养和军事指挥上均有过人之处。他幼年曾受良好教育,深通儒释道经典;后来又凭借出众武勇很快就小有名气。到了晚年,石达开更是在安庆推行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施展了他的统帅和治国之能。

可即便如此,在李秀成眼里,石达开终究还是欠缺了"大智慧"。尤其是在"天京事变"中,他未能顺利摆平内斗,反而使局面进一步恶化,给天京陷落埋下了祸根。李秀成坦言,当时的石达开"不服,君臣不别",与北王韦昌辉等人一同密谋行刺东王杨秀清,结果酿成了大错。随后又因与北王争权夺利,差点酿成"你死我活"的内战,彻底失却了军国纪律。

李秀成甚至将石达开与其他一些所谓的"能臣"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没啥大智慧,只是表面上看似文武双全罢了。比如洪仁达"聪明不足",又如"四王福臨"虽然兵多将广,但终究是"昏庸无知",导致大营抵御不住奕世同之围而被攻陷。可见,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这些所谓的军政要员是严词厉评,认为他们都是些草包。

当然,李秀成也没有对自己开太多绿灯。在《自述书》中,他多次自我检讨,承认自己"才智不逮,识见浅陋",只能勉强撑到最后。这或许正是他对石达开等人如此苛刻的原因之一。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缺憾都看不清,又怎么会有大智慧呢?

四.石达开误判形势酿惨剧

石达开虽然军事才能卓绝,但在政治上的远见却一直是他的短板。正是这一缺陷,让他在事业巅峰时期犯下了难以弥补的严重错误,最终酿成了惨剧。

1862年,太平天国已经接近覆灭的边缘。在失去天京后,翼王石达开退守于江西,准备在此重振雄风。他曾做出过"三年大复兴"的豪言壮语,自视甚高。为了尽快完成重建,石达开不假思索,单枪匹马地在江西领导一切军政大权,不愿与当地官员分权,因此与当地也出现了矛盾。

但石达开对军事的一知半解最终害了自己。他违背了君臣礼法,连连做出荒唐决策:不听从总督朱佳卫的建议,执意要开辟从江西到福建的通路;还残酷地将有异议的部将毙于阵前。最后,朱佳卫被迫离开,石达开独挥军权。但随着清军李鸿章的增援抵达,石达开的计划很快便遭到了彻底挫败。

1864年5月,江西行省城丰城陷落,石达开退至万载。7月,湘军增援抵达,与清军彭阆、冯子材等合围万载,太平军节节败退。石达开虽亲自调兵遣将,却已无力回天,只能派出使者求和。但这时,他的老对手李鸿章已上任两江总督,对他怀有杀心。

经过一番折磨和考虑,石达开选择了自首。但清军得知他就是曾败走黄州的太平"军神"后,大为震怒。于是,在其自首途中,清军特意对他进行了一番凌辱打击,甚至用木棍戳其下体,血流满地。就这样,这位曾被太平天国奉若军神的翼王,就这么在敌人手中遭到了难以想象的折磨虐待。

就在将要被处死之际,石达开醒悟过来,写下最后一封家书,痛斥自己"坏了前程""驰驱自恣",才招致这般下场。可惜,已为时已晚。1864年8月1日,石达开被凌迟处死于江西南昌,结束了他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历程。

五.史家评说不一

对于石达开的历史评价,学界意见则不一而足。一些史家肯定了他作为太平天国最杰出军事统帅的地位,但也有人批评他仅仅是一名武夫,政治智慧终归有欠缺,其"清末第一名将"的美誉也存在夸大之嫌。

支持石达开的一方,多是从军事角度出发。他们认为,石达开确实是太平天国屈指可数的出色统帅之一。早在1856年时,他就以少胜多的作战方式取得了安庆易制的重大胜利。次年发动的"西征大业"更是连战连捷,大败清军曾国藩等名将,一举收复大半武昌,可谓战功彪炳。

后来即便在天京事变中失利,石达开也凭借出众统帅才能,令退至湖南的太平军重新雄起,一度使湘军打通了由长沙通往苏州的咽喉要道。最后虽然在万载被清军李鸿章、彭阆等人合围,但石达开仍然指挥备受夸奖,战至最后一刻才被迫就擒。

因此,有学者认为石达开实至名归,当得起"清末第一名将"的称号。一些人甚至认为,如果当初他没有轻举妄动,未卷入天京事变,或许还有重新力挽狂澜、扭转天国覆亡局面的可能。然而,他的政治远见正是酿成最后悲剧的根源。

另一部分学者则对石达开大加斥责。他们认为,石达开的确有一定军事天赋,却也不过是个武夫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大智慧。比如在天京事变中,石达开就曾有密谋行刺东王之举,且与北王韦昌辉争权夺利,违背君臣大义;后来在江西也不思稳重,四处征战,酿成万载惨剧。

有学者更是直指,石达开虽有几次战役可圈可点,但其余时间其实屡屡吞败。这样一个只知操兵却缺乏政治智慧的将领,怎么能算得上"名将"?恐怕不过只是历史太平天国大厦倾颓之际无可挽回时,一个昙花一现的统帅罢了。

总的来说,对于石达开的历史评价仍存在较大分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太平天国仅存的两大统帅之一,石达开终究是垂垂老矣,无力扭转最后的覆亡大势。

来源:https://baidu.com

本文链接:https://gongdigou.com.cn/news/514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首页| 泰国佛牌| 符咒大全| 三僚风水| 茅山医术| 备案号:粤ICP备2023105124号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