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泰国佛牌|风水物品
作为一个悲剧英雄,石达开后期的每一个决定都令人唏嘘不已。
无论是选择出走,还是转战过程中屡屡受挫,石达开似乎就没有做对一件事情。
或许是同情其遭遇,后人常常讨论:石达开原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后人事后“热心的建议”,有的石达开真的做不到,有的石达开已经尝试过了。
只不过···并不存在什么“正确的做法”。
从出走那一刻起,石达开就已经“运去英雄不自由”了。
出走是唯一选择
石达开的第一个争议决定是:出走。
对此,“热心”的后人争议不休。
有人怒斥其“分裂主义”,有人认为他应该干脆反了天王。
然而,这些“热心”建议,石达开真心办不到。
石达开辅政,“人心咸服”,已经使其与天王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经历过杨秀清的逼疯万岁,韦昌辉的攻打天王府,洪秀全是绝不允许再有一个“杨秀清第二”的。
因此,洪秀全先是安插了自己的兄弟洪仁达、洪仁发分其权,后又有“加害之意”。
都到了这步田地,石达开如果选择继续选择老老实实替天王效力,恐怕马上就要去见杨秀清、韦昌辉了。
因此,除了出走,就只有取天王而代之了。
取天王而代之,其实也只有两种结局:1、行动失败,去见杨秀清、韦昌辉;2、行动成功,太平天国迅速分崩离析。
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凝聚人心的。
洪秀全的宗教地位是天父的次子,这是不可动摇的。
这一点,深入太平军人心。后来,太平天国失败后,洋人传教士还是发现:即便是已经降清的太平军将领,依然认为洪秀全曾得到天父的旨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杨秀清还以为以“天父下凡”来走“宗教流程”,连宗教地位都没有的石达开真心走不了“宗教流程”。
直接把洪秀全赶下来,自己作老大,本质上就是彻底戳穿拜上帝教的谎言。
如此,太平军人心离散,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全剧终”是毫无疑问的。
而作为太平天国的翼王,也长期宣传“拜上帝教”的石达开,也必然失去诚信、威望,不可能立足!
因此,在保留太平天国翼王身份前提下,出走,另创一番天地,是石达开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正确的方向与尴尬的身份:失去江西
对于石达开出走后“往何处去”,许多朋友“热心”地指出:应该选择在天平天国的势力范围附近,就近经营根据地。如此,能与太平天国主战场相互照应,比不要后方的远征要好。
其实···石达开,一开始确实就是要就近发展的。
石达开出走后,到达安庆,张贴告示:愿意跟本将的一起干,不愿跟随的不勉强。
当时,九江林启荣、景德镇韦俊、皖鄂之间陈玉成、皖北李秀成等人都不愿跟随石达开,而江西、皖南地区的将领多愿跟随石达开。
因此,石达开的选择是:一方面,在皖南、江西,经营自己的根据地。同时,继续以太平天国通军主将的名义协调自己与其他不愿跟随者之间的关系。
既利于太平天国全局的发展,又能使自己自成一派,这便是石达开最初的选择。
而且,看起来,石达开是有条件达成这一目的的。
天京事变前,石达开曾横扫江西,吓得曾国藩留下遗书,如果不是当时奉命东征,石达开已经拿下曾国藩了。
然而,这一次,石达开却再难重现辉煌了。
因为:石达开并不是全局的指挥者,也没有当初杨秀清这样的全局指挥者,石达开,只是“夹心饼干”而已了。
当时,非翼殿的将领石达开调不动,同时,非翼殿的将领们也都希望石达开能帮他们一把。
因此,石达开不但无法领导全局,反而受到多方掣肘,行动紊乱。
他时儿配合杨辅清(非翼殿,但与洪秀全当时也关系紧张)往赣东发展,时儿又想救援吉安等城,经营自己的根据地···忽东忽西,行动紊乱。
要知道,当时,湘军水师已经复振,太平军要想要多水的江西来回机动本就诸多不便。
结果,忽东忽西之间,不但一事无成,反而因为没有救援九江林启荣而受到诸多指摘。
转战江西,名利双输!
显然,自出走的一刻起,无论石达开是否坚持打太平天国的旗号,他与洪秀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竞争对手,他想要与其他太平军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并不现实。
然而,石达开并没有放弃“留在主战场”的想法。
他选中了浙江。
正确的方向与错误的思路:退出浙江
江西,是当时清军与太平军反复争夺的主战场,太平军即便团结一致也未必能占据优势,何况彼此貌合神离呢?
因此,石达开选择了没有那么“复杂”的浙江。
浙江,是当时大清的粮仓和出口丝茶的主要产地,又是当时围攻天京的江南大营的主要粮饷来源。
攻占此处,不但能使石达开获得富庶的根据地,而且也能破坏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围困,看起来是双赢的选择。
同时,当时的浙江空虚,石达开拥有绝佳的夺取机会!
显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以浙江为发展方向,都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然而,在开辟浙江的过程中,石达开却在战略指导上犯了错误。
石达开将攻占衢州作为经营浙江的前提条件,顿兵于衢州之下。
衢州为咽喉之地,自然十分重要。然而,当时的浙江虽然空虚,但敌人要从其他省份调兵增援也是十分便利的。如果石达开不能抢在敌人援军云集前抢先取得有利态势,等到敌人援军抵达,一切都成空谈。
顿兵衢州,使石达开错失了经营浙江的机遇!
相比于后来经营苏南、浙江时李秀成的”举重若轻“,石达开在战略指导上的能力似乎还不如忠王。
正确的方向与不当的节奏:入川受挫
经营闽浙失败后,石达开退回江西,并正是确立了以四川为发展方向。
这是一个无奈的决策。
原本,石达开是要入闽与杨辅清会合了。
当然,杨辅清在福建已经打开局面时,被洪秀全任命为中军主将,”回归天京“。
而且,杨辅清退出时,宁可将耗费巨大代价打下的阵地放弃给清军也不等待石达开。
考虑到杨辅清后来与石达开的合作关系,杨辅清的这一决定显然是执行天王的旨意。
这说明:天王不希望石达开在附近经营根据地,宁可让清军占据福建、浙江,也不愿让石达开驻于此!
近处待不住,只有远征。
而四川,则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四川,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位“的地方,自古就是不错的经营之地。清代时,人口多,经济富庶,更是理想的根据地。
同样重要的是:当时的四川,十分空虚!几年后,李蓝起义不过数千人,攻入四川,就发展到数十万人,威逼成都!
因此,抓紧时间,尽快入川,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石达开原本的企图是,取道湖南,直接入川。
入湖南后,一度风驰电掣,然而···很快,就顿兵宝庆,一败涂地!
太平军初起时,攻桂林、长沙都不能克,石达开此时攻不下宝庆,并不丢人。
然而,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不能克桂林、长沙,兵力却越打越强!
这是因为:杨秀清对节奏的把握十分精当!
何时攻,何时围,何时撤,炉火纯青。
因此,当时的太平军,虽攻城不克,但依然不断发展壮大。
相比之下,石达开攻宝庆,先则不积极攻,后则长期耗着不走···最终,不但不能克城,反而蒙受重大损失,被迫逃回广西···
后续:不必讨论
此后的石达开,似乎已经不必讨论其决策成败了。
退回广西时,石达开“心已死”。
太平军初起时,也曾遭遇重大挫折,蓑衣渡之败后,一度兵不满万,几近败亡。
然而,洪杨当时仍胸怀大志,坚定领导,形势迅速复振。
初回广西时,广西也有其他一些起义军可以争取,石达开如果胸怀大志,仍有可为。
然而,石达开似乎心灰意冷,甚至有“归隐山林”的意思。
心灰意冷至此,自然使下属失望,众将纷纷“万里归朝”,离开了石达开。
此后,石达开在四川盘旋数年,幸亏在大成国起义失败后,许多余部来投,声势才一度复振。
最终“兵败大渡河”,虽然不乏遗憾之处,不过,其实已不必讨论了。
当时,清军在四川兵力已盛,即便石达开渡过大渡河,也难以在四川打开局面,而如果不入川,在西南偏僻之地建立根据地,可能也只能“延续时日”,不可能改变大局了。
对于一个有“归隐之志”的将领来说,讨论战略决策是奢侈的。
总的来说,在自己有“归隐之志”前,石达开对方向的每个决策都没有什么问题。
后人对其决策的“热心建议”,其实并不比石达开自己做出的决策更好。
然而,石达开虽是杰出将领,却并不是“创业之主”。
他能看到正确的机会,但在协调能力、全局指导、发展节奏,乃至斗争意志上,都不足,并不能把握住看到的机会。
而从更大的角度来说,石达开不可能摆脱拜上帝会奇葩教义的束缚,不可能排除内部矛盾的干扰,虽有杰出军事才能,却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以,后人不必讨论“怎么作才是正确的决策”,因为,对石达开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正确的选择”了。
本文链接:https://gongdigou.com.cn/news/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