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泰国佛牌|风水物品
图片来自百度
前文提到过,晋武帝登基以后,采取温和的政治手段,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新政权带来的好处。
灭东吴后,西方的鲜卑暴乱也暂时被镇压下去。一时间,全国出现了自汉末以来难得的和平局面。晋武帝在太康之治期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到了最大的溢出效益,一时间,真的是河清海晏,朝野其乐融融。
由于晋武帝统一后用的年号是太康,他所执行的政治路线也大多是在这个期间颁布的,所以历史将之称为“太康之治”。
简单总结下:
在政治方面,晋武帝充分认识到,天下不是他司马家独享的天下,必须让渡出一部分权利,换取士族的忠诚。例如在中央政府设置品级极高的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职,其实这都是因人设职,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职位,升赏功臣、老臣。但是,如此一来,皇帝对于政治的把控,就不得不被打折扣。
就如我们前文分析的,贾充一类的利己主义者,占据要津,国家的利益和他们个人的利益有时候并不相符,这样的话,皇帝的指令就执行不下去。
这些事晋武帝也看得非常明白,但是他又不能不维持这帮子老臣。所以只能另辟蹊径,绕过这些身居高位的副国级大员,让中层的部委级官员直接发挥作用。
虽然《九品中正制》还是朝廷的组织大纲,但是在晋武帝主持下,虽然提拔干部多倚重世家大族,但也能够做到人尽其职。不念旧隙,不计前嫌,利用和发挥各种人物的才能优势。例如寒门出身的张华、名门出身的羊祜等等,其个人价值都在晋武帝一朝得到最大发挥。
另外晋武帝还选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东吴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三国志》作者陈寿、以及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东吴的陆机、陆云兄弟等人。
随着我们的讨论,这些人中大部分都会有专章介绍,这里先按下不表。
总之就是,在晋武帝朝,政治局面非常宽松,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所谓盛世,不就是人能够不被恐惧所恐惧,因而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吗。离开人的自由,何来盛世?
当然人的自由发展,还是需要经济做保障的。
在经济方面,晋武帝最大的善政就是废除了屯田制,改为占田制。
所谓屯田制,本来是曹操的一个战时经济举措,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农民编为政权的农奴。本来是临时举措,但是曹魏政权从中获得了非常大的收益,于是就把战时政策沿用下来。农民负担非常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而且由于魏晋两朝功臣多,封赏多,许多屯田被封赏为勋臣的私有财产,那么连带这块土地上的屯田民,由政权的农奴变为勋臣的家奴。
而且由于受技术限制,更主要还是粗放的管理,对于土地并没有一个统计部门专门做精确丈量,就造成特权阶层强取豪夺,而朝廷也无法控制。
有鉴于此,晋武帝朝颁布执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总称为“户调式”,它包括了三项主要内容:占田制、户调制、品官占田荫客制。
详细的律法咱不列举了,反正这一系列经济政策,解放了农民,由过去的农奴变为自耕农,同时这一政策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其次,这些规定可以鼓励人们去占田垦荒,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这一规定,使得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地去占有应得的田地。不少豪门世家的佃户,也都纷纷脱离主人,去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占田制发布以后,不少农民开垦了大片荒地,这对农业经济的好转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然,为了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朝廷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让步,这就为以后的经济崩盘埋下了祸根。此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晋武帝还组织了几项国家工程,兴修水利。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同时,将大量的流动、闲散人口安置到土地从事生产,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之外,晋武帝颁布的《泰始律》是非常值得特书一笔的。
这部律书早在司马昭时代就开始编纂。虽然名义上是以贾充为首,但实际工作主要是杜预在做,尤其是该律书的所有注解,都是杜预、张斐写的。所以杜预的历史地位那么高,是有原因的。
这部律书综合了秦定天下以来,以汉律、魏律为基础,勇于创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影响所及,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以它为范本。它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
孔子早就对于礼制和法制有过非常辩证的论述:导之以利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利益为诱导,用刑罚做震慑,老百姓只研究怎么逃避刑罚,做了违法的事只会因为钻了法律的漏洞而沾沾自喜,并不觉得羞耻;如果用道德做教化,用礼制做规范,老百姓不仅不会做违法的事,而且还会因为违规了而抬不起头来,就会自觉克制自己。
自东汉以来,太学确实为普及儒家文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东汉以致魏晋,士族名门无不熟悉儒家经典,虽然是经过汉儒改造的儒家经典,但毕竟还是留有孔子儒家烙印的。所以,从官家来说,从士族来说还是能够以儒家礼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做的够不够、对不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至少,是在往那个方向靠。
所以晋武帝统治期间,“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牛马在野外随便放牧也不用担心被人牵走,人们居住的地方,大门常常开着。相遇了就像亲人一样和谐。如果你没吃了,随时有人会救济你,幸福指数满满。所以当时天下无穷人。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说:我们这一代人做军事家、政治家,是为了让我们的儿子们能够做企业家、经济家,是为了让我们的孙子辈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
也就是说,国家的富强,最后要靠国家的软实力来体现。
太康之治,不仅繁荣了经济,繁荣的经济哺育了繁荣的文化。
太康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佳作与文化名人。当时,盛行着一种被后人称颂的“太康文学”,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辞赋家左思,《三都赋》一问世,立即轰动整个洛阳城。人们纷纷传抄,引起了纸张奇缺,纸价飞涨,创造了成语“洛阳纸贵”。它不仅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而且对于考证、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左思的诗也写得非常好。
美男子潘安,诗赋也非常出色,后边专章讲他的故事。
当时最负盛名的要算陆机,被后人称为“太康之英”。他的诗歌意新词秀,讲求形式的华美,以其深厚的笔力,优美的辞藻,纯熟的技巧,表现了一种华贵之美。这种艺术追求,极大地影响了太康文学的艺术倾向。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陆机还是书法家,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中的珍品。
前文提到过的裴秀,不仅会做官,而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地理学家。在地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裴秀首先运用了简缩的技术,用“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绘制成了《地形方丈图》。裴秀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个基本要点,即比例尺、方位、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地势起伏、地物形状和倾斜缓急等。这些都是世界地图学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除了经纬度和等高线外,已经包括了现代化制图的基本要素。这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一千多年之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医学家皇甫谧,半身瘫痪,长期卧床,但他博览群书,在病榻上探索针灸技术,以自身做实验,经过七年苦心钻研,他不仅治好了自己瘫痪多年的疾病,还创立了自己的针灸理论,写出了《针灸甲乙经》。成为中国医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除了晋朝国内的繁荣外,在国际关系,边疆少数民族政策上,也出现了难得的和平。
《晋书·四夷列传》记载:晋武帝即帝位后,对周边少数民族是“抚旧怀新,岁时无怠”,随时招抚各少数民族入居中原。
在这种政策的感召下,塞外匈奴等少数民族首领纷纷率领本部人马、牛羊入塞定居,和汉人杂居。
但是朝廷内绝大部分官员对这一政策非常不赞同,他们认为“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因此主张把少数民族固定到西北边境地区。
晋武帝力排众议,坚持民族融合。内迁少数民族与广大汉族人民一道生产,共同生活,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过程。
晋武帝这种胸怀是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
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280)晋武帝统一全国后,西晋全国有2459840户,16163863人。太康三年(282),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23800000人。
本文链接:https://gongdigou.com.cn/news/2169.html